2025.10大班科学《甘蔗榨汁》(袁煜江)
发布时间:2025/10/29 20:30:28 作者:袁煜江 浏览量:次
科学:甘蔗榨汁
金坛区指前镇中心幼儿园 袁煜江
活动目标:
1.了解甘蔗榨汁的方法和基本过程,知道甘蔗汁来自甘蔗的茎,感知“固体甘蔗变液体果汁”的变化。
2.通过观察、操作(辅助),提升动手探索能力和有序观察的能力,能用简单语言描述榨汁步骤。
3.感受科学工具的便利,体验动手探索的乐趣,养成珍惜食物、注意安全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成熟甘蔗3-4根(提前洗净、去除两端尖锐部分,切成长10-15厘米的段);家用电动榨汁机(提前清洗消毒,展示时露出核心部件);刨子、滤水袋、干净的透明杯子、一次性手套(教师用)、厨房纸巾、垃圾桶;甘蔗和甘蔗汁的对比图(贴于黑板)。
2.安全准备:提前检查榨汁机线路,确保使用安全;明确告知幼儿不触碰榨汁机刀片和电源,操作环节教师适当帮助,保证安全。
活动过程:
一、导入:甜甜的甘蔗“变魔术”
1.教师出示提前切好的甘蔗段,提问:“小朋友们,我们上次知道了怎么找成熟的甘蔗,那成熟的甘蔗除了直接咬着吃,还能变成什么甜甜的东西呢?”(引导幼儿说出“甘蔗汁”)
2.展示甘蔗和甘蔗汁的对比图,追问:“硬硬的甘蔗,怎么变成流动的甘蔗汁呀?今天我们就来当‘小小探索家’,看看甘蔗榨汁的秘密!”
二、探索:甘蔗榨汁的“两步走”
1.第一步:认识榨汁“小帮手”——榨汁机
教师将榨汁机放在安全区域(幼儿能观察到的位置),打开机盖,指着核心部件(进料口、刀片、出汁口、残渣盒),用简单语言介绍:“这是榨汁机,我们把甘蔗放进‘小嘴巴’(进料口),它的‘小牙齿’(刀片)会把甘蔗打碎,甜甜的汁从‘小出口’(出汁口)流出来,剩下的渣会掉进‘小盒子’(残渣盒)里。”
邀请2-3名幼儿近距离观察(保持安全距离),说说榨汁机有哪些“零件”,强化对榨汁机功能的认知。
2. 第二步:见证榨汁“全过程”(教师操作,幼儿辅助)
递甘蔗:教师戴手套,邀请幼儿轮流将甘蔗段轻轻递到榨汁机进料口(教师扶稳幼儿的手,确保安全),边递边说:“小探索家把甘蔗送进‘小嘴巴’啦!”
看变化:教师启动榨汁机(提前调至低速),引导幼儿重点观察三个环节:①甘蔗被“吃”进机器;②透明杯子里慢慢流出甘蔗汁;③残渣盒里出现碎甘蔗渣。每一步暂停,提问:“现在甘蔗变成什么了?汁流出来了吗?剩下的是什么呀?”
尝味道:榨汁结束后,教师将甘蔗汁倒入小杯子(每人一小口),给幼儿分发品尝,提问:“甘蔗汁和直接吃甘蔗,味道一样甜吗?哪个更方便喝呀?”(引导幼儿发现甘蔗汁更顺滑,感知榨汁的便利)
三、拓展:还有别的榨汁方法吗?(5分钟)
1.教师出示刨子、滤水袋,演示:将一截甘蔗(提前去硬皮)擦成丝,放入滤水袋中挤压出甘蔗汁,提问:“没有榨汁器,能榨出汁吗?和电动榨汁机比,哪个更快呀?”
2.小结:电动榨汁机榨得快、汁多,手动榨汁需要用力,榨得慢,它们都是帮甘蔗“变”出汁的好帮手。
四、结束:分享与总结
1.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榨汁步骤:“我们先把甘蔗递给榨汁机,榨汁机‘吃’掉甘蔗,流出甘蔗汁,剩下渣。”(带领幼儿用动作模仿:递甘蔗→做“榨汁”手势→比“流汁”手势)
2.引导幼儿珍惜食物:“甘蔗汁很好喝,但是榨汁会剩下渣,这些渣也能再利用(如做饲料),我们不能浪费食物哦!”
3.给每位幼儿再分一小杯甘蔗汁,在愉快的品尝中结束活动。
四、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在科学区投放手动榨汁器和切成小块的水果(如橙子、苹果),让幼儿在教师指导下尝试手动榨汁,感受不同水果榨汁的异同。
2.家园互动:发放“家庭榨汁小任务”,鼓励家长带幼儿用安全的方式(如手动榨汁器)尝试榨水果汁,拍摄照片或视频,回园后和同伴分享“家庭榨汁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