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春学期主题一《快乐的小朋友》主题计划
发布时间:2022/2/13 15:35:18 作者:杨阳 浏览量:2386次
主题一:快乐的小朋友
一、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长大一岁了,在新学期里要不断进步,会做更多事情(用筷子吃饭,系鞋带,大小便后会用手纸擦干净等),有积极向上的愿望。
2.愿意保持愉快的心情,乐意尝试用多种方法让自己和别人(同伴、家人)快乐。
3.尝试自己制定标记,会用废旧材料进行小制作(如灯笼、表情面具、开心帽等)。
4.能有感情的朗诵儿歌,理解并仿照儿歌的结构大胆想象,进行仿编。
5.能听信号有精神的走和跑,学习新操,动作有力、到位。
6.初步会唱八分休止符,唱准附点音符。
7.正确感知8以内数,认识数字8及其表示的实际意义。理解8以为自然数前后两数的关系。
8.会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认识家庭,体验家庭的温暖、关怀与快乐,有爱父母、爱长辈以及爱家庭的情感。
二、主要活动安排
第一周 | 第二周 | ||
1 | 花灯谣(儿歌) | 1 | 有只小燕子(歌曲) |
2 | 大家来看灯(歌曲欣赏) | 2 | 我是家庭小主人(儿歌) |
3 | 成长中的趣事(社会) | 3 | 在爱中成长(社会) |
4 | 寒假趣事(综合) | 4 | 认识梯形(数学) |
5 | 接下去是几(数学) | 5 | 我会收拾房间(健康) |
第三周 | 第四周 | ||
1 | 微笑(社会) | 1 | 竹篱笆和牵牛花(故事) |
2 | 兔宝宝找快乐(故事) | 2 | 不再麻烦好妈妈(歌曲) |
3 | 我调查的好朋友(社会) | 3 | 我的开心法宝(健康) |
4 | 会变的脸(综合) | 4 | 大家喜欢我(社会) |
5 | 连连看(数学) | 5 | 圈数字(数学) |
三、环境与资源
1.搜集有关元宵节的民俗物品(如:花灯、剪纸、食品包装盒)、图片和音乐等,开设“元宵节民俗风情展”。
2.请家长配合,协助孩子搜集各种“元宵节的民俗风情展”的物品及用来制作花灯的材料,并教会孩子一两个谜语。
3.请家长带领幼儿参观当地的元宵节灯展,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观察花灯的外形特征,从而增加幼儿的感性经验以及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体验。
4.墙饰布置“快乐瞬间”——新年活动元宵灯节活动的照片或画展,引导幼儿欣赏,帮助幼儿回忆并讲述父母共同参与活动的快乐情景。
5.在教室书架上提供各种关于家居或台布设计的图书与画报,供幼儿欣赏。
6.请家长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认识家庭中的各种室内设施,并并让幼儿了解其功用。
四、游戏
主题 | 名称 | ||
你 快 乐 , 我 快 乐
| 主要内容 | ||
区域游戏
| 角色区 | 创设老地方餐馆的游戏环境,引导幼儿将自己的生活经历运用到游戏中来。 | |
益智区 | 提供圈数字操作卡,让幼儿学习按物体的数量圈出相应的数字。 | ||
美工区 | 1.提供各色油泥、小胶粒若干,引导幼儿搓“元宵”,并尝试用不同材料做“馅”。鼓励幼儿尽量将元宵搓圆。 2.提供不同形状的相框,幼儿自由装扮相框,绘画“我们一家亲又亲”“我和朋友亲又亲”分别送给自己的父母和好朋友。 3.冰墩墩,运用各种美术形式来表现冰墩墩。 | ||
建构区 | 1. 造新房,提供楼房的照片和图片,使用辅助材料搭建小区的楼房模型。 2. 冬奥会场地,能联系冬奥会比赛项目,设计比赛场所,搭建出来。 | ||
阅读区
| 1.提供脸型模具,引导幼儿在模具上大胆表现自己的表情,并与同伴讲述与模具上表情相关的开心或生气的事情。 2.提供各种灯笼,师生共同搜集一些浅显易懂的谜语,用图画的形式表现,贴在灯笼上,引导幼儿玩编謎、猜谜游戏。 3.幼儿两人一组,分角色讲《竹篱笆和牵牛花》。 | ||
自然角 | 1.引导幼儿商量适合该季节能种植的植物,并进行种植。 2.照顾自然角的动物们,整理小动物们的家。 | ||
快乐舞台 | 两人一组,一人扮妈妈,一人扮宝宝,根据歌曲内容表演歌曲《不再麻烦好妈》。 | ||
各类游戏 | 音乐游戏 | 丢手绢 目标:培养幼儿根据音乐迅速做出反应的能力。 玩法:幼儿围坐成一圈,一边拍手一边唱歌。选一幼儿A丢手绢,随歌声在圈外走,歌唱玩前,手绢要丢在B幼儿的背后。B发现赶紧起来追A。如A跑一圈做到B的座位上,即胜利。反之,则输,表演节目。 | |
体育游戏 | 踩影子 活动目标: 锻炼幼儿四散跑的能力;激发幼儿运动的兴趣;培养幼儿能灵活躲闪和有目标的奔跑的能力。 游戏玩法;一人跑,一人追逐其影子,踩上影子,交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 | ||
手指游戏 | 爬上爬下 目标:能边练儿歌边根据儿歌内容做动作,感受游戏的快乐。 玩法:左手手臂当作山,右手手指当作小蚂蚁。边练儿歌边做动作,如一个手指往上爬等。 | ||
智力游戏 | 目标:发展快速反应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玩法:游戏开始,教师发出某一指令,幼儿就马上做出相反的动作。如:教师说"睁开眼睛",幼儿就闭上眼睛;教师说"蹲下",幼儿就站起。……教师在提问时要尽量选择幼儿熟悉、特征明显且容易比较的事物,提问时要由易到难、由慢到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