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6班本课程“菱角种植记”(丁素珍)
发布时间:2023/7/8 7:59:31 作者:丁素珍 浏览量:1766次
金坛区指前镇中心幼儿园 让每一株幼苗健康快乐成长
水—韵—之—美
菱角种植记
——2023春中一班班本课程
【问题提示】:
《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班上孩子都吃过菱角,但菱角生活在哪里?幼儿园什么地方可以种植菱角?菱角是怎么发芽的?菱角生长需要什么条件?菱角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这些问题成了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如何让菱角与课程有效结合,我们生发的课程:→亲子大调查我想种菱角→种植菱角→菱角搬家→探秘菱角藤→菱角的生长条件→我和菱角做游戏→菱角种植记。
关键词:生活经验 科学探索 菱角种植
【案例】
一、课程背景
我园地处江南水乡,班上大部分孩子从小生活在长荡湖畔,对菱角这种物体非常熟悉。通过调查得知他们虽然都吃过菱角,但没有过种植菱角的经验,也没有哪个家庭种植过菱角,所以对菱角的种植方法和生活环境都不清楚,基于此,我们班开展了菱角种植实践活动。
活动开展之前,我们先了解了孩子的现有经验。(3月17日中午11:40)
午餐活动后,孩子们进行了团体讨论。
幼儿团体讨论记录表
项目:菱角种植记 | ||
年龄段:5岁 | ||
我已经知道的 | 我的问题是 | 我最感兴趣的是 |
1. 菱角有尖尖的角。 2. 菱角可以吃。
| 1.菱角种在哪里? 2.怎么种菱角? 3.菱角是怎样长大的? | 想自己动手种植菱角。
|
幼儿核心经验梳理表
项目 | 菱角种植记 |
班级:中班 | 时间: 2023年春学期 |
教师: 丁素珍 黄玮 | |
幼儿可能的核心经验 | |
健康 | 在菱角种植的过程中注意用水安全。 |
语言 | 1.乐意和同伴交流与菱角相关的话题。 2.能用语言描述菱角的特征。 |
社会 | 愿意并主动参加和同伴一起进行种植菱角的活动。 |
科学 | 1. 积极参加菱角的探索活动。 2. 能感知发现菱角的生长变化和基本条件。 |
艺术 | 愿意参加与菱角相关的艺术活动。 |
二、课程开展
阶段一:种植前的准备(3月20——3月21)
故事一、菱角的秘密
1.探究菱角的种类及特点(3月20日上午8:00)
鸣宇:我吃过的菱角有两个尖尖的角,长得有点像牛角。
暖暖:我觉得菱角长得像我们吃的饺子。
易享:我感觉菱角像小燕子。
学烨:菱角像天上弯弯的月亮。
茗芝:我吃过没有角的菱角,长得像元宝。
一一:我吃过的菱角有四个角、是红色的。
佳欣:菱角像小船。
分析解读:孩子们对菱角的外形特征比较了解,但对于菱角的种类不清楚。
支持策略:利用调查表的形式,通过亲子共同查阅资料和同伴间的交流研讨,告诉大家自己的发现。
小结:菱角有不同的种类,不同种类菱角的形状和颜色不一样。
发现:(1)菱角按种类可以分为二角菱、四角菱和无角菱。
(2)四角菱常见的有水红菱、大青菱、邵伯菱等;两角菱常见的有扒菱、蝙蝠菱、五月菱、七月菱等;无角菱又名南湖无角菱,元宝菱等。
2.菱角生活在哪里(3月21日中午11:45)
佳欣:我感觉菱角长在泥土里。
茗芝:对,菱角应该长在菜地里吧。
雨彤:我知道,菱角长在水里。
宇轩:我也觉得菱角生活在水里面。
学烨:菱角像苹果一样长在树上。
雪程:我觉得菱角像黄瓜一样长在藤蔓上。
曼妮:我觉得菱角应该是挂在植物上,像辣椒一样。
分析解读:大部分孩子对菱角的生长环境不太熟悉,但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大胆想象,猜测问题的答案
支持策略:老师和小朋友一起阅读绘本《谁藏在水塘》和《树上的菱角》。
结论:菱角生活在水里面。
3.菱角种植时间和方法(3月21日下午15:00)
婧希:我觉得是春天吧,因为春天是播种的季节。
鸣宇:对,我也觉得是春天。
业文:现在就是春天啊。现在就可以种。
雨彤:那菱角怎么种呢?
茗芝:应该是将菱角种子扔在水里。
雨彤:我觉得不是。
分析解读:因为没有孩子的家庭种植过菱角,缺乏直接的生活经验,所以虽然懂得春天播种的常识,但对于具体播种的时间和种植方法都不清楚。
支持策略:师幼共同查阅资料,寻找问题的答案。
发现:(1)菱角的播种日期在清明前后,或是当地水温维持在10度以上时开始播种育苗,这样可以提高菱角的存活率。
(2)种植方法:选种催芽→播种入土→移苗定植→管理养护
4.种什么菱角(3月21日下午15:10)
之恒:我想种二角菱。
可昕:我想种水红菱。
梓玥:我想种无角菱。
分析解读:孩子们对菱角的种类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能在集体面前将自己的想法清楚地表达。
支持策略:投票表决。
结果:种植二角菱和四角菱。
阶段二:种植活动(3月23日——3月24日)
故事二:种植菱角
我们从网上购买的菱角种子到家了,孩子们张罗着开始进行种植探究活动。
1.观察菱角种子(3月23日上午9:00)
鸣宇:我看到这两边尖尖的,有一点点臭。
之恒:对,我的也是臭臭的。
学烨:我摸着菱角种子硬邦邦的、滑滑的。
曼妮:我看到我的菱角种子是黑的,中间这里有凸起。
分析解读:孩子们能对菱角种子进行观察比较,并用多种感官感知和发现菱角种子的特征。
小结:菱角种子颜色是黑色的;闻起来臭臭的;摸起来硬硬的、滑滑的;有的菱角种子有4个角、有的菱角种子2个角;菱角是尖尖的,不小心戳到手会很疼。
2.菱角种在哪(3月23下午14:30)
凌逸:种在班级自然角,我养土豆的塑料盒可以种。
雨彤:我觉得可以种在荷塘里。
鸣宇:可是我们自然角没有池塘,我觉得厕所里的水桶可以种菱角。
婧希:自然角的轮胎也可以种的。
分析解读:孩子们在交流讨论时能关注到菱角生活在水里这个特点,并以此进行交流。
支持策略:给孩子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支持幼儿在寻找中探索选取合适的种植容器
寻找结果:菱角种在自然角放物品的大整理箱、轮胎和其它可以盛水的容器中。
3.播种菱角(3月23下午16:00)
业文:我们先将这个整理箱装点水,然后再将菱角种子种下去。
修齐:可以啊,但要放多少水呢?
业文:我们可以先少放点水,不够再加。
分析解读:孩子们知道菱角催芽需要放水,但对于水量多少不能把握。
支持策略:提供菱角种植知识的视频,引导幼儿观看视频了解相关知识。
发现:菱角催芽需保持5——6厘米水深。
4.菱角种子从哪发芽(3月24中午11:40)
雨彤:我猜从菱角中间凸起的地方发芽。
业文:我觉得应该从尖尖的角那里发芽。
婧希:可能从最下面的地方发芽吧?
分析解读:孩子们能大胆联想,猜测问题的答案。
支持策略:支持和鼓励孩子在探究的过程中仔细观察,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
发现:菱角是从中间凸起的地方发芽的。
阶段三:管理养护(3月26——6月20)
故事三:菱角搬家
1. 分组管理(3月26日早上8:00)
晨间来园时,先到的小朋友在自然角进行动植物养护活动,婧希打算给菱角换水,但被业文阻止了。
业文:我刚刚已经给菱角换过水了,
婧希:是吗?我都不知道菱角有没有换过水。
圣义:我们要是忘记给菱角换水怎么办?
分析解读:孩子们有给菱角换水的意识,也发现了问题,但没有适当方法。
支持策略:组织孩子进行团体讨论,引导他们结合生活经验,从种植园管理模式中寻求解决办法。
解决办法:自主分小组进行管理,每组选择一名小组长。
2. 第一次搬家(4月23日中午11:50)
自然角种植的菱角发出难闻的臭味,影响了小一班孩子的午睡。孩子们进行了讨论,寻找菱角发臭的原因以及解决的办法。
雨彤:我觉得是因为天太热了,菱角就变臭了。
恒妤:菱角种子本来就是臭臭的。
鸣宇:菱角苗长大了,它的家还是那么大,所以臭了。
佳欣:我觉得可能菱角死了,死的东西会发臭。
分析解读:孩子们能在探究中思考,并尝试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分析,发现菱角之所以发臭的原因。
支持策略:加入孩子的讨论,一起寻找菱角发臭的原因。
小结:菱角发臭的原因在于:
(1)菱角苗长大了,所以空间变小了,导致发臭。
(2)孩子们没有及时给菱角换水。
(3)气温升高,走廊因为有玻璃原因,温度比户外还要高一些,导致菱角腐烂发臭。
解决办法:(1)换大容器养菱角。
(2)帮菱角搬家,将它们移到户外沙水区的围墙边。(为了便于比较观察,大部分的菱角移到户外,留一点点放在班级自然角)
(3)及时帮菱角换水。
3. 第二次搬家(5月5日早上8:10)
五一休假期间,园部开挖的小池塘好的。早上来园时有小朋友及时发现了这一情况,自发进行了交流活动。
修齐:我刚刚来园时发现种植园的池塘已经好了诶。
文睿:我也看到了,里面也有水了。
佳欣:那我们可以给邻角搬家了,给它换个更大的家。
分析解读:孩子们能及时关注、发现身边环境的变化,并产生将菱角移植到新开挖的池塘里的想法。
支持策略:支持孩子自发的行动,及时将沙水区的菱角移植到池塘中。
4. 故事四:探秘菱角藤
1. 菱角藤长啥样(5月12日上午9:30)
鸣宇:菱角藤叶子像三角形,两边边缘是锯齿形。
梓瑜:菱角藤叶子不一样,有的是红色、有的是绿色。
雨彤:我摸到菱角叶子正面是光滑,但反面是毛糙的,两面是不一样的。
分析解读: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直接感知仔细观察并发现了菱角藤的外形特征。
发现:一根菱角藤上长有许多菱盘,菱盘像一朵花,上面长有许多叶子,叶子的颜色有绿色也有紫红色。菱角叶是菱形的,其中两边是锯齿形的,两边平整。菱角叶正面光滑、反面毛糙、菱角叶的叶柄上有一段鼓起的气囊,捏着软软的。菱角藤的主茎上有许多分支和次分支,茎有的是暗绿色、有的是紫红色,每根
菱角藤上都长有许多长长的根须。
2. 菱角藤有什么功能(5月12日上午9:30)
圣义:菱角藤可以吃吗?
允辰:我只吃过菱角,没吃过菱角藤。
分析解读:孩子们能从菱角可以吃这点延伸到菱角藤是否可以吃这个问题,并进行思考交流。
支持策略:通过教师查阅资料以及组织孩子观看相关视频了解菱角藤的功能。
发现:菱角藤不仅可以吃,而且还具有清暑解酒、补脾胃、减肥瘦身、治疗消化不良等功能。
3. 菱角藤怎么断了(5月26日上午9:20)
孩子们在饭后散步时,发现池塘里好多菱角藤断了漂浮在水面上,而且还有的菱角叶变黄了。
佳欣:我觉得是里面的水花生和菱角藤打架了。
曼妮:你们看这里好多小蛇(黄鳝),是被小蛇咬断的吧?
乐萱:会不会被小乌龟咬的?
分析解读:孩子们能仔细观察池塘里的物体(门卫师傅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在池塘里放了水花生、黄鳝、小鱼和和甲鱼等生物),并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推测。
支持策略:利用一对一亲子查阅方式,支持幼儿与家长合作探究与分享交流,体验合作探究和发现的乐趣,想办法通过查阅资料告诉大家菱角藤断的原因。
发现:甲鱼会咬断菱角藤的茎叶;水花生繁殖能力强,会吸收菱角的营养。菱角塘里不能养殖草鱼、鳊鱼这些食草鱼,但可以养不食草的鱼。
解决办法:(1)将池塘里的水花生全部移走。
(2)将甲鱼清除。
(3)制作警示牌和看护小人,以免有人再往池塘里放其他物体。
(4)再次购买菱苗放养在池塘里。
4. 菱角开花了(6月15日下午16:20)
孩子们在观察菱角时,惊喜的发现菱角的第一朵花开了!
鸣宇:你们看,菱角花是白色的诶。
烨逸:我看到花开在菱盘的中间。
焯文:我感觉菱角花好小哦。
小结:菱角在5.6月份开花,菱角花多着生于菱盘叶腋中,花是白色的,花朵比较小,有四片花瓣。
支持策略:引导幼儿及时将自己观察到的菱角花用图画表征的形式记录下来。
故事五:菱角怎样生长
1. 记录菱角的生长过程(3月23日——6月20日)
菱角的生长会经历几个过程,怎样能清楚的记录这些过程呢?
支持策略:用照片的形式记录菱角的生长过程,并鼓励和引导孩子学习做简单的菱角观察记录,并与他人交流分享。
2. 菱角生长的条件(6月9日上午10:00)
孩子们在观察池塘里的菱角和自然角菱角时,发现他们的长势不一样。于是讨论菱角生长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鸣宇:池塘里阳光多,自然角阳光少,所以池塘里的菱角长得比自然角好。
茗芝:池塘底下有泥土,菱角长得好,自然角的菱角没泥土,所以长得不好。
小锋:菱角生长需要阳光。
分析解读:孩子们能在观察和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对比,讨论交流菱角生长的条件。
支持策略:帮助孩子回顾探究过程,讨论自己是怎样养护菱角的,分析池塘菱角比自然角菱角长得快的原因。
小结:菱角生长需要的条件有阳光充足、适宜的温度、需要泥土、一米以上水深、定期换水等。
故事六:我们和菱角玩游戏
1. 美工区:菱角与蜻蜓(6月10日上午9:45)
孩子们在观察菱角时发现有蜻蜓停在菱叶上,于是在区域活动时就进行了菱角与蜻蜓的绘画活动。
2. 布置微景(6月16日上午9:30)
区域活动时,孩子们用超轻黏土、皱纹纸、卡纸、油画棒等材料,用捏、画、剪、扭等方式制作菱角和菱角藤,制作菱角塘微景。
3. 建构区:我们的菱角塘(6月18日上午10:00)
孩子们用清水积木、雪花片合作搭建菱角塘,并用自制树等辅助材料进行装饰。
三、成长与收获
在班本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我们观察到孩子在活动能做到亲近自然、乐于探究。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不断积累新的经验,发现菱角的生长过程中的许多知识。《指南》中的各领域的目标在整个活动中充分得到了体现,幼儿的生活经验在不断提升。
借助《指南》与幼儿行为进行对接,从中寻找中班幼儿相关发展水平,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解读。
生发的新经验
领域 | 目标 |
语言 | 1.愿意与同伴交谈有关“菱角”的话题。 2.积极在集体面前分享自己对于菱角的探索发现。 |
科学 | 1.在观察和探究的过程中感知和发现菱角的生长变化及其基本条件。 2.学习用适宜的方法探究和解决菱角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尝试用绘画、照相的方法来记录观察和探究的过程与结果。 |
艺术 | 1.用绘画,捏泥、手工等多种方式表现菱角。 2.愿意参加与菱角相关的音乐活动。 |
社会 | 1.愿意和同伴体验合作探究和发现的乐趣。 2.敢于尝试有一定难度的活动和任务。 |
健康 | 1.通过捏泥、剪纸等发展手部动作的灵活协调。 2.在观察池塘边的菱角时懂得保护自己的方法。 |
结束语: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我们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菱角种植的相关知识。看着孩子在探索种植菱角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后的种种欣喜若狂的表现时,我们明白:每次教育都会是一个契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要树立“眼中有孩子,心中有目标,时时有教育”的观念,每个活动都需要我们老师进行前位的思考与理论学习,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实际发展情况来设计,抓一切有价值的教育因素,顺势引导,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我们的课程还将继续,计划根据孩子的兴趣继续探究有关菱角果实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