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2021课题>成果展示>课题论文> 文章

基于幼儿兴趣需求的班本课程组织与实施

发布时间:2023/12/29 12:48:53 作者:杨阳 浏览量:64次

基于幼儿兴趣需求的班本课程组织与实施

——以小班班本课程《一面之缘-面粉》为例

常州市金坛区指前镇中心幼儿园 汪思文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同时也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基于此,我们本学期开展了由孩子们偶发兴趣带来的班本课程一面之缘——面粉,课程实施进程中,我们始终关注孩子兴趣和发展需求,引领孩子全身心投入到课程中,主动探索,收获成长。

关键词:小班 班本课程 面粉 实施

陶行知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做”是核心,主张做中教,做中学。当前,全省上下大力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就是在践行“教学做合一”,同时要求我们教师应该根据本班幼儿的兴趣、年龄特征、发展水平,科学组织和实施一日活动,尤其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从而最大限度促进全体孩子和孩子个体的全面和个性发展。

一、基于幼儿兴趣需求开展课程

(一)聚焦面粉,积累课程经验

一个很平常的周五,幼儿园的下午点心是一个白白的、软软的东西。在还没有完全打开锅盖之前,孩子们说着:“好香啊一定很好吃吧。”当我看到孩子们对馒头兴趣颇高,也很享受馒头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不由眼前一亮,陡升灵感,孩子们既然对馒头感兴趣,而馒头是用面粉做的,我何不带领孩子们来一次“面粉之旅”?让孩子们对面粉这一食材挖呀挖,挖出更多有趣的活动。

于是,抱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态度,面粉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能缺少的重要食材,于是我向孩子们提出几个问题:“馒头是怎样做出来的呢?有哪些美食是跟馒头一样用同一种食材做出来的呢?”随后我发下一份调查表,让孩子们回去跟爸爸妈妈一起进行调查。

(二)走进面粉,习得课程新知

1.趣识面粉:调查结束后,孩子们知道馒头是主要使用面粉做出来的,也知道了很多用面粉做出来的美食也调查了面粉是怎么来的。我们为了增加孩子们的兴趣,结合绘本《魔法面粉》带孩子们一起来了解面粉从哪来,是从小麦磨碎加工而来,同样的,很多美食对于面粉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于是出不带孩子们了解面粉的大致种类,了解不同品种的面粉制作出来的美食有什么区别。

2.感受面粉:调查了面粉,接下来我让孩子们先来感受一下面粉,“闻一闻”,有的孩子说是没有味道的,有的孩子们说着香香的;“尝一尝”,有的孩子提出疑问:“为什么闻起来有味道,吃起来一点味道都没有呢?”;“摸一摸”,孩子觉得是滑滑的,像棉花糖一样软软的;“玩一玩”,孩子们将手放在硅胶垫上,我用面粉筛将面粉撒在孩子的手上,让孩子把手拿起后,形成了自己手的轮廓,有的孩子也在撒下来的面粉上作画。

3.魔法面粉:初步探究了面粉后,我询问孩子们面粉是怎样做成美食的,“加水变成面团!”当我问题刚问下去,一个孩子便回答了我。确实,是加水。那么水加多少呢?“是很多很多还是一点点还是怎么样?”于是孩子们在我的问题下,我们首先先加了一点点水,我让一个孩子来揉一揉,并没有揉成面团,还是散落在盆子里。第二次我让孩子上来加水,这个孩子添加了很多水,随后开始揉,“老师,这个东西它黏在我手上了!”那么水能加很多吗?孩子们得出结论水加的少不能变成面团,但是加多了面粉会黏在手里。那水应该加多少呢?于是我请刚才回答“加水变成面团”的孩子自己来加一加水,自己来揉一揉面团。这个孩子在盆子里到了点面粉,然后加了一点点水,开始用筷子搅拌,再加一点水,继续搅拌,重复这个动作五六次左右之后,她开始用手揉搓面粉,最后揉成一个面团。“小朋友们,你们看到她是怎么做的吗?她是一点一点的加水,少量多次,直到面团成型就不再加水了。那么,刚才的面粉我们也不能浪费,你们有什么解决办法吗?”在面团成型之后,我跟孩子们一起来探究刚才没有成型的面团、粘手的面团该怎样变成一个“完美”的面团,有的孩子说没成型的要继续加水,那么粘手的面团该怎么样呢?有的孩子说要加点面粉······在孩子们激烈的讨论下,我请孩子们派出两位代表,分别来将这两个没做好的面团做好,第一个孩子在看过刚才的少量多次加水方法之后,她也开始尝试加水揉面团;第二个孩子在同伴的建议下,也是一次一次地加面粉,直到面粉不再粘手,便开始将面粉揉成面团。

这两个孩子在同伴的建议以及自己的多次尝试下,最终将刚才两个失败的面团揉成了“完美的面团”。孩子们也迫不及待地要将这些面团做成美食,于是接下来我们开始进行擀面活动。

这一段加些理论阐释,说明活动始终尊重孩子兴趣的重要性这几次活动开展下来,我并没有觉得是教师在安排课程,我切身体会到是孩子们的兴趣在推动我们开展课程,如果我们一直停留在初始阶段,孩子们的兴趣也会消耗殆尽,所以我们也在孩子的兴趣需求下,积极响应孩子,从多方面开展面粉活动,也增加了孩子现实的生活经验。

二、根据幼儿发展需要拓展课程

(一)玩转面粉,拓展课程深度

1.百变面团:使用面粉制作成面团,对于孩子们来说已经算是轻车熟路了,尽管有的时候还是会遇到面团粘手、面团不能成型等问题,小班的孩子们已经会通过不断尝试来将手中的面团制作完成。在进行面团揉搓的活动时,有孩子提出面团是不是能像橡皮泥一样捏出小动物,于是孩子们便开展了面团的泥塑活动,有的做成了蜗牛、有的做成了蝴蝶······当孩子们进行泥塑展示的时候,便有孩子说道:“原来面团可以做成好吃的也能玩啊!”

2.甜心糖饼:使用面团做成好吃的食物需要通过切面、擀面等步骤,孩子们制作美食的时间也就变得漫长,有的是时候制作出来的美食也是参差不齐,有的时候吃起来硬邦邦的,有的时候煎了很久还是不熟,有的时候做出来的饼孩子们自己都不愿意吃。“那老师我能不能更快的做出好吃的美食呢?”孩子们向我提出疑问。正巧,我们目前进行的美食是糖饼,在之前我们制作糖饼是将糖均匀的撒在面饼上,然后将糖包裹进面饼里。但制作出来的饼子却吃不出有糖的味道,于是我们基于目前的糖饼开始进行研究,要想做的更快还要好吃?这个时候一个孩子的回答给了我一个很好的灵感:“老师把糖直接放进面粉里揉呢?”要想将面团跟糖巧妙融合,那么就需要先用热水将糖融化,做成糖水或许能更好的混合进面粉,当孩子往我刚搅拌融化好的糖水里加入面粉时,盆子里还是像水一样。

那么面糊制做成的糖饼是否会更快更好吃呢?我和孩子们商量了一下,随即将电饼铛拿出,孩子们将油刷好,我将面糊倒进电饼铛。没过多久,孩子们说道:“老师好香啊!”难道真的很快嘛?我和孩子满怀期待的打开电饼铛的盖子,一块圆圆的糖饼就新鲜出炉了。“老师,这个糖饼比之前的更好吃了。”“老师这个糖饼是软软的不是硬的!”在孩子们的反馈之下,我们也获得了自己制作糖饼的最棒的方法。

(二)反思面粉,总结课程得失

这段再充实一下面粉课程实施的得失。设计与实施班本课程的根本,其实是本班幼儿的兴趣需求、能力、特点,并且课程的设置、实施与组织也不是匆匆开始匆匆结束,应该说是基于幼儿,循序渐进,带领幼儿自己探索自己挑战,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学会退后、学会放手,很多时候,孩子们给我们带来的惊喜远比我们期待的要多。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

[2]吴雪娟.寄情于兴趣,成长于探索——浅谈幼儿园小班班本课程的设计与实[J].好家长,2018(19):51.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指前镇学府路2号 电话:0519-68085200

版权所有 常州市金坛区指前镇中心幼儿园

技术支持: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