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2023课题>课题主件>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 文章

2024秋课题阶段计划

发布时间:2024/9/6 10:12:27 作者:学校管理员 浏览量:606次

本土非遗文化资源融入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阶段计划2024.9-2025.1

一、指导思想  

以《幼儿教育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为引领,进一步落实《纲要》、《指南》精神,转变观念,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进一步提升保教质量,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指前镇中心幼儿园

尝试进行本土非遗文化资源的探索,在不断地组织与实施的过程中,师幼得到了共同发展,非遗文化园本课程建设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园地处美丽富饶的长荡湖西畔,有着得天独厚的物质资源和本土文化资源,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整体营造浓厚氛围、渗透日常学习生活和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三大层面探索本土非遗实践之路。  

二、工作目标  

通过课题的实施,明确幼儿的生活经验、生活实践是本土非遗文化融入园本课程的基础和核心。本土非遗园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应该回归儿童,走向幼儿的一日生活,在幼儿与经验、实践的互动中“看见”课程的意义生长。

1.营造氛围:创设非遗环境,营造浓厚非遗氛围,支持幼儿主动与周围的环境(人、事、物、时间、空间)发生关系,以行动的思路作用于课程开发,做幼儿感兴趣、需要做、愿意做的事情。

2.渗透日常:将本土非遗文化传递给幼儿,将文化元素渗透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之中,让他们充分感受体验,在日积月累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逐步认同、喜爱本土传统文化。

3.深入实践:以“全参与”的态度深入本土非遗文化资源课程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鼓励幼儿的主动参与、动手操作、主动建构,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 

三、具体措施  

1.研读双修,提升教师内涵建设。

通过自主研读、小组主题研讨、集体分享研修等方式,在研读双《指南》、《领域核心经验》的基础上,全园共读《“一种有温度的教学”——幼儿园集体教学的生活化实践》,提升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基于激发幼儿本土文化兴趣、提升教师本土文化素养等问题开展沉浸式教研,以需求定主题,以参与求实效,激活发展动能。

2.依托非遗,建立本土化资源库。

1)资源库的内容建设。本土文化的幼儿园课程资源库要充分考虑各项文化因素及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并通过一定的筛选和加工进行建构。本土文化为幼儿园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风俗资源,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等。风俗资源指特定形式的文化资源,主要包括当地美食、节日习俗、民俗馆等;信息资源则是指以数字化形式来呈现地方文化的相关资源,这些包括文化机构的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人力资源主要指幼儿园之外的各类文化实际传承人和实践者,如幼儿园家长、非遗文化传承人等。

2)资源库的程序设定。在资源库的建设程序上,主要包括对资源的收集、评估及利用等环节。地方文化资源涉及多个领域,资源收集应从文化价值与资源类型等维度进行梳理与分类,通过小组调查活动、教研分享会等方式,制作“本土非遗文化课程资源清单”,按照不同年龄阶段幼儿所能接受的知识的程度,分层次设计教育活动;资源评估中强调教师通过对各类本土文化资源的体验和比较挖掘不同资源,对其的教育价值进行评估;资源利用中教师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本土文化来开展项目探究,以主题的方式进行实践。

3.链接课程,融入地方文化教育。

从资源走向课程,从课程生长经验,三者有机融合,引领幼儿展开深度的、创造性的学习。

1)紧扣《指南》,寻求经验关联。

教师深耕《指南》,精细研究、参透精髓,进一步解读幼儿;借助《指南》,分析当下幼儿的发展水平,进而做出指导;运用《指南》,敏锐捕捉资源与课程转化间的问题,进而推动幼儿经验发展;紧扣《指南》,梳理每一阶段幼儿的变化轨迹,进而促进经验递进、深化、拓展和重组。

2)对接幼儿,支持主动学习。

从幼儿的兴趣、需要中点燃课程资源,促使课程转身,让幼儿回到课程的中央。教师支持幼儿主动将资源转化为课程,引领资源走进活动,幼儿以不同的视角感受、探求、操作、发现、体验、表达活动并获得新经验,在主动做事,在行动中思考,在反思中调整解决问题。通过水韵课程的五位一体,重视人、事、物、文化等综合资源的利用,例如:从大班幼儿入手,以最契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鱼灯入手,邀请鱼灯传承人讲述非遗文化,邀约鱼灯团队进行表演。形成相关经验后,以点带面,推动全园互动,在户外开辟鱼灯民间游戏区,户外混龄活动开放时全园联动,更好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3)强化审议,明晰方法策略。

园部采用三级审议模式,即园部审议—年级组审议—班级审议,汇聚专家、园长、教科室、骨干教师、家长、幼儿等多方人力资源,审议贯穿整个活动始终;聚焦三审:审目标——审过程——审内容,三研:研幼儿——研内容——研资源,通过多级多层审议,厘清幼儿学习要点,理解课程资源在不同领域、不同课程中的基本核心价值,看到孩子的学习与发展。

4)立足本土,重视课程落实。

师幼共同积极参与、组织实施班本课程,从游戏活动、集体活动、区域活动、生活活动等展开落实。为了深入推进班本课程的实施质量,本学期在大家共商共话下,一致决定以学期为单位开展班本活动。教师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预设部分主题内容,如:小班从直观的感知觉入手,预设“糖果屋”主题;中班从水乡物质资源入手,预设“茶百道”主题;大班从本土非遗文化资源入手,预设“吕家军拳”。以班本课程丰盈水乡课程,以水乡课程助力资源库建设,以资源库建设促进幼儿发展。

5)跟进评价,提升课程质量。

在园部、年级部、班级、学科组通过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综合评价反思幼儿园课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课程实施质量、资源利用情况、幼儿学习与发展情况等等。其中,过程性评价通过教师、家长、幼儿讲述学习故事、叙事故事,调查问卷,环境演绎等方式进行;结果性评价通常通过教师的活动设计、环境呈现、幼儿表征记录、成长档案等内容进行评价。

四、具体安排:

九月份:

1.拟订课题阶研究计划,明确研究重点;

2.召开课题组工作会议,部署本学期课题组工作安排;

3.课题成员对自己所负责的研究任务进行全面规划,制定相关的研究方案。

十月份:

1.集中理论学习;

2.课题负责人对相关课题进行培训,召开研究培训会;

十一月份:

1.集中理论学习;

2.课题负责人召开本课题的研讨会,提出发现的问题,研讨解决方案;

3.通过研讨后继续展开课题研究;

十二月份:

1.课题负责人继续召开本课题的研讨会,参与人提出发现的问题,研讨解决方案;形成整改措施,继续实施课题研究;

2.各课题收集整理活动方案,撰写本期心得体会,相关案例和论文,参与老师收集整理好过程资料。

3.审查各课题的开展情况;

4.课题负责人拟写本学期课题工作总结。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指前镇学府路2号 电话:0519-68085200

版权所有 常州市金坛区指前镇中心幼儿园

技术支持: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06023074号